基辅审判原名:The Kiev Trial,又名基輔大審訊(港)
发布于2022年。由谢尔盖·洛兹尼察执导,并于2022-09-04(威尼斯电影节),2022-11-10(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)公映的电影。
豆瓣评分未知,暂时没有评分,请继续等待。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。创作于乌克兰、荷兰地区,
瓜子西瓜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,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,请您继续关注。
豆瓣评分未知,暂时没有评分,请继续等待。
——以上信息由瓜子西瓜提供
#Venezia79# 首映场,又见到了导演本人。
去了犹太***纪念馆之后 紧接着在耶路撒冷电影节看了这部 然而在这部由苏联拍摄的档案影像里 其实只强调了**德国对苏联人民的罪行 宣判之时也像怕烫嘴似的对Jew只字不提 看的历史越多越悲观地坚信我们会一遍遍重蹈覆辙。
75/100 #Venezia2022# 洛兹尼察的电影恰恰不一定是纯archive吧,反而是带着对历史事实的再造与“修改”,让**更有真实可触的叙事和环境肌理。作为《娘子谷***》中恶行的一次“后续”,似乎让本片构成另一个角度的重述,结构更为简洁,场景更为单一,至少从忠于他个人形式风格的主体部分来说,看不太到洛兹尼察有什么突破。当然要指出的是,本片与《毁灭的自然史》、索科洛夫的《童话》都能被视作对俄乌战争侧重点不同的回应。
《娘子谷》的续篇,也是通过言语组成对前作时间节点的回望,这场几乎被人所遗忘的审判在当下指向了两面,一面叙述了**德国的**,一面呈现了苏联程序的不公正。想法很好,当将两个半小时的档案剪成这样的106分钟让它所呈现的东西都臃肿不堪,看到中间已经累到看不进去字幕了,到了最后的结案陈述部分才回过神来。
如何看待一場結局早已註定的審判?
看完这部正好回来看《同情者》,《基辅审判》的法庭录像和《同情者》***中的*供戏形成了奇妙互文:两部作品都强调了审判作为 theatrics,前者虽是历史现场、没有任何职业意义上的演员,但质证过程的表演性在事无巨细地呈现下愈发明显,久而久之让人觉得那些“真正的”**军官、苏联军官和平民是在非常投入地表演着各自的角色;而后者则更加直白地将*供场景设置在影院里——在两个时空,政治表演都替**艺作品成为一种娱乐。同时,两部作品都有翻译的强烈在场,《同情者》不必说,《基辅审判》几乎保留了所有在工作的交传、字幕也多是打给翻译后的俄语。除德语母语者,电影观众就像现场的乌克兰观众一样目击着一场“被翻译过的”审判。镜头在**军官和翻译之间如钟摆般不断左右移动,翻译并非隐形,而是也成为了这台政治戏剧的主要角色。
沉重的题材。听着证人讲证言,回忆起了自己作为外国人在现在这个国家收到的**偏见对待。恃强凌弱、自相残杀是全人类的共通文化。最后的公开绞首,处刑变成狂欢,质问每个人内心的人性。
#79***# 风格和题材都完全无法沉浸其中
纯archive,当电影看从**角度来说对受害者或观众都是一种残忍
德国人在法庭上面对镜头时的明显不适,印证了镜头的侵略性。人类杀戮而自取灭亡的宿命感。
CosmoCandy
#Venezia79# 首映场,又见到了导演本人。
水包酱
去了犹太***纪念馆之后 紧接着在耶路撒冷电影节看了这部 然而在这部由苏联拍摄的档案影像里 其实只强调了**德国对苏联人民的罪行 宣判之时也像怕烫嘴似的对Jew只字不提 看的历史越多越悲观地坚信我们会一遍遍重蹈覆辙。
Pincent
75/100 #Venezia2022# 洛兹尼察的电影恰恰不一定是纯archive吧,反而是带着对历史事实的再造与“修改”,让**更有真实可触的叙事和环境肌理。作为《娘子谷***》中恶行的一次“后续”,似乎让本片构成另一个角度的重述,结构更为简洁,场景更为单一,至少从忠于他个人形式风格的主体部分来说,看不太到洛兹尼察有什么突破。当然要指出的是,本片与《毁灭的自然史》、索科洛夫的《童话》都能被视作对俄乌战争侧重点不同的回应。
KID Y
《娘子谷》的续篇,也是通过言语组成对前作时间节点的回望,这场几乎被人所遗忘的审判在当下指向了两面,一面叙述了**德国的**,一面呈现了苏联程序的不公正。想法很好,当将两个半小时的档案剪成这样的106分钟让它所呈现的东西都臃肿不堪,看到中间已经累到看不进去字幕了,到了最后的结案陈述部分才回过神来。
Landy
如何看待一場結局早已註定的審判?
烤芬
看完这部正好回来看《同情者》,《基辅审判》的法庭录像和《同情者》***中的*供戏形成了奇妙互文:两部作品都强调了审判作为 theatrics,前者虽是历史现场、没有任何职业意义上的演员,但质证过程的表演性在事无巨细地呈现下愈发明显,久而久之让人觉得那些“真正的”**军官、苏联军官和平民是在非常投入地表演着各自的角色;而后者则更加直白地将*供场景设置在影院里——在两个时空,政治表演都替**艺作品成为一种娱乐。同时,两部作品都有翻译的强烈在场,《同情者》不必说,《基辅审判》几乎保留了所有在工作的交传、字幕也多是打给翻译后的俄语。除德语母语者,电影观众就像现场的乌克兰观众一样目击着一场“被翻译过的”审判。镜头在**军官和翻译之间如钟摆般不断左右移动,翻译并非隐形,而是也成为了这台政治戏剧的主要角色。
达斯韵达
沉重的题材。听着证人讲证言,回忆起了自己作为外国人在现在这个国家收到的**偏见对待。恃强凌弱、自相残杀是全人类的共通文化。最后的公开绞首,处刑变成狂欢,质问每个人内心的人性。
耐观影-Xavier
#79***# 风格和题材都完全无法沉浸其中
O.S.C.A.
纯archive,当电影看从**角度来说对受害者或观众都是一种残忍
跳
德国人在法庭上面对镜头时的明显不适,印证了镜头的侵略性。人类杀戮而自取灭亡的宿命感。